地质人与地层“金钉子”的故事
本期人物: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杨宇宁 副教授
“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是定义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每一颗都要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及其下属单位经多轮投票后确定。每枚“金钉子”的获得,代表了所在国家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22年1月,《地层“金钉子”——地球演化历史的关键节点》一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图1),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已正式批准建立的77个地层“金钉子”,是适用于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科普性专著。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宇宁副教授参与了专著的编写,并作为第二章 寒武系“金钉子”的执笔人之一(另外两位执笔人为西北大学张兴亮教授和中科院南古所彭善池研究员)。本章节系统介绍了寒武系最新的年代地层框架,包括幸运阶、乌溜阶、鼓山阶、古丈阶、排碧阶和江山阶总共6枚“金钉子”的定义、研究历史、地质地理概况、科学内涵、国内外对比、界碑标志、保护现状,以及每枚“金钉子”底界同位素年龄值的最新变化(图2)。
图1 《地层“金钉子”—地球演化历史的关键节点》的封面和第二章首页
图2 寒武系年代地层划分与“金钉子”(GSSP)、寒武纪重要生物群产出层位、重要地质和生物事件
杨宇宁副教授是贵州首枚地层“金钉子”——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GSSP”的完成人之一。早在2011年,杨宇宁刚成为硕士研究生不久,在导师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贵州首枚“金钉子”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愈10年之久。当时赵元龙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寒武系第3统第5阶底界“金钉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剑河乌溜-曾家岩剖面作为第5阶“金钉子”的候选剖面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一些国际同行相继提出了该剖面缺少辅助层型、生物地层区域展布不明等问题。据此,杨宇宁选择了寒武系第5阶“金钉子”作为硕士论文题目,并遴选丹寨南皋的三湾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经过长期的野外工作和对比分析,完成了三湾剖面凯里组三叶虫生物地层的研究论文,验证了乌溜-曾家岩剖面生物地层的准确性及其区域稳定性。2012年6月,三湾剖面成为第17届国际寒武系内部再划分野外工作会议的考察剖面(图3、4),国内外50多位专家学者参观了三湾剖面,并对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3 2012年6月,第17届国际寒武系内部再划分国际会议代表参观丹寨南皋三湾剖面,在第5阶底界碑处留影(左一为时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副主席、瑞典乌普萨拉大学Moezydlowska-Vidal教授;左二现为寒武系分会秘书长、波兰华沙大学Linda教授)
图4 2013年6月,杨宇宁(左二)陪同时任寒武系第五阶界线工作组副组长Fredrick A. Sundberg博士(左一)和赵元龙教授(左五)考察丹寨南皋三湾剖面
2016年6月,杨宇宁在西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被引进到贵州大学工作,拟于9月份到校报道。但当年7月份正值研究团队准备向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提交寒武系第五阶“金钉子”提案的关键时期。为此,在赵元龙教授的邀请下,杨宇宁博士提前2个月到校,与团队共同起草了题为
“Proposed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for the base of the Miaolingian Series and Wuliuan Stage”的提案报告,并顺利提交给国际寒武系分会。此后,经过2年的多轮激烈竞争,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于2018年6月21日正式批准了研究团队提出以掘头虫类三叶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首次出现层位定义全球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底界、乌溜-曾家崖剖面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的提案,中国第11枚 “金钉子”正式落户贵州(图5-8)。苗岭统和乌溜阶“金钉子”是贵州历史上的首枚“金钉子”,也是中国首枚由地方省属高校牵头研究完成的“金钉子”,是我国在年代地层研究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标志。
图5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科联正式签署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金钉子”的批文
图6 2018年7月5日,贵州大学召开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金钉子”正式落户贵州剑河的新闻发布会,学校、学院领导与研究团队成员合影(左起:时任资环学院党委书记滕召华老师、杨宇宁副教授、彭进教授、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赵元龙教授、杨兴莲教授、时任资环学院院长吴攀教授)
2018年8月,国际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科学大会贵州野外考察会议如期举行,杨宇宁作为本次国际野外会议的负责人之一,起草了会议手册和会议日程,协调大会各项事宜,并且用英文讲解野外地质内容,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图7、8),与研究团体成员赵元龙教授、彭进教授和杨兴莲教授等一起把贵州寒武系乌溜阶“金钉子”等研究成果向国内外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展示,提高了贵州首枚“金钉子”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普及度。
图7 2018年8月18日,杨宇宁副教授(左二)与时任寒武系分会主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Loren E. Babcock教授(左一)在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金钉子”剖面接受媒体现场采访
图8 2018年8月18日,杨宇宁副教授(左一)在剑河县五河剖面给国际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科学大会的与会代表讲解地层序列
个人简介:
杨宇宁 男,1985年10月生人,博士,副教授(破格),硕士生导师。2016年6月从西北大学博士毕业,同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贵州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
早期生命起源与地质环境协同演化;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寒武纪蜕皮动物形态分类、生态学及其谱系演化;华南寒武系界线层型。
论著发表及主持科研项目: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6篇(部),其中SCI论文15篇、权威期刊9篇,参编专著3部;2019年合作论文发表于《Science》。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专项等10余项研究项目。
学术任职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