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二批次)评定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次数:10

       根据《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贵大发〔202174号)规定现就做好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二批次)评定工作(以下简称评定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

         2022级学制为3年的全日制在校非定向研究生(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非在职研究生)。

二、评定工作程序

(一)学生申请

1.符合本次奖学金评定条件的研究生登录贵州大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入五育成果管理板块完成本人成果登记。

2.学生于41900可进入系统中研工管理-奖学金申请-学业奖学金板块进行奖学金申请

3.完成奖学金系统申请的学生,在系统中自行打印奖学金申请表本人签字并经导师审核签字后,将申请表连同相关材料一并提交至所在培养单位审核,申请者必须将所有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交至各班评审小组(各班班长需提前将小组名单公式在班群中,并指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各班收取材料截止时间为47日早上12逾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学生系统申请流程见贵州大学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二批次)学生申请系统操作指南附件2

4.提交材料

纸质版材料:

综合管理系统打印的申请表(正反面打印);

资环学院2023-2024学年研究生三年级学业奖学金综合成绩公示名单;(附件3);

③支撑材料:评定期间有关的获奖证书、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专利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必须根据附件3德智体美劳明细依次罗列,否则不收。另需提供对应的原件进行现场审核);

④缴费证明核对。

电子版材料:请交纸质版材料时用U盘现场拷贝。

①《资环学院2023-2024学年研究生三年级学业奖学金综合成绩公示名单》;(附件3)

 

培养单位审核初评

1.培养单位成立奖学金评审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评审小组)负责本次奖学金的申请受理、初步评审及意见反馈处理等工作。评审小组由培养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研究生思政工作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管理人员代表、研究生代表等组成。

2.培养单位根据学生申报情况、评定条件组织评定。

3.评定结束后对初评结果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含所有拟评定对象五育成果、五育成绩、综合成绩以及拟评定等级。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学校审定

校评优评奖委员会对本次学业奖学金进行审定,并公示审定结果,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后进行表彰并发放奖学金。

三、评定依据

《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见附件1

四、相关要求

(一)培养单位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培养单位要根据学校文件,拟发本单位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通知要将奖学金评定的条件、要求、流程、细则提前告知研究生重点做好政策解读,明确申请时间、报名截止时间等相关要求。因培养单位工作疏忽,导致学生未申请或未按要求申请而丧失评定资格的,由培养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2.严格审核,加强监督。培养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及相关规定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加强对本次奖学金评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要认真做好学生评选资格的审查,以及申报材料的审查和认定等工作如有未按要求严格审核把关导致出现推荐学生不符合评选条件的,取消学生评选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研究生相关要求

1.认真阅读相关通知及要求研究生要认真研读学校发布的奖学金评定通知,及本单位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工作,遇到问题及时所在培养单位老师沟通。

2.据实提供相关材料。本次奖学金评定材料认定时间为2023年91日至20253月31学生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不按要求如实提供材料的,任何时候一经查实,取消评定资格,追回已发证书和奖金情节严重的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3.合理反映个人意见。在奖学金评定及公示期内若有异议,研究生可向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工作处逐级书面反映,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工作处及时调查并书面回复学生如遇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无法判定的将报校学生评优评奖委员会处理。

4.根据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贵大发〔202174号)及相关规定,未按时缴纳学费的研究生取消当年奖学金评定资格。研究生于2025331日前自行查询并缴清学费(含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截至331日凡未缴清学费的研究生取消本次奖学金评定资格。

特此通知。

 

附件: 相关附件.zip

1.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

        2.贵州大学2023-2024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第二批次)学生申请系统操作指南

       3.资环学院2023-2024学年研究生三年级学业奖学金综合成绩公示名单

    4.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奖学金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喀斯特重点实验室

                                    2025331